温室大棚科学通风指南,助力作物茁壮成长

—— 温室大棚科学通风指南,助力作物茁壮成长

通风目的
调节温度:通过通风将棚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内,白天温度维持在26-28℃左右。
降低湿度:及时排出棚内多余湿气,减少病害发生。

补充二氧化碳:通风可补充棚内二氧化碳,促进光合作用。


依据天气状况通风
晴天时:
一般在上午 9 点至 10 点左右,当棚内温度开始上升,先打开大棚顶部的通风口,小范围通风,让棚内的热气缓慢排出,使温度和湿度逐步调节到适宜范围。中午温度较高时,将顶部通风口开到较大程度,使棚内空气充分交换,温度维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区间,像常见的蔬菜作物,大多适宜温度在 20 - 30℃左右。
下午温度开始下降,大概在 3 点至 4 点左右,要缩小通风口,防止夜间温度过低影响作物。到傍晚日落前,关闭所有通风口,保持棚内夜间有一定的保温效果。
阴天时:
如果是轻度阴天,适当通风,中午 12 点至 14 点,棚内温度允许的情况下,短时间放小风,放风口开到6-8厘米,通风10-15分钟后关闭。进行短时间通风换气,防止棚内湿度过高滋生病菌等。

若是重度阴天,且温度较低,可减少通风频次和时长,必要时仅进行短时间的微通风,比如打开顶部通风口 5 - 10 厘米宽,通风半小时左右,避免通风造成棚内温度过低,影响作物正常生长。


按照不同作物阶段通风
幼苗期:
作物较为脆弱,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。通风不宜过大,主要是为了保持空气新鲜,避免湿度过高引发病害。可在晴天上午 10 点至 11 点左右,打开小通风口,使通风口宽度维持在 5 - 10 厘米,午后适当加大一点,到 2 - 3 厘米宽,午后温度稍降时再调小,以维持棚内温度相对稳定,通常幼苗期适宜温度在 15 - 25℃之间。
生长旺盛期:
作物生长旺盛,对温度、湿度和通风要求有所变化。晴天时可适当早一点通风,如上午 8 点半至 9 点半就开始小通风,随着温度升高逐步加大通风口,保证充足的空气流通,让作物能良好呼吸、进行光合作用等,温度可控制在 20 - 30℃。下午也按常规随温度下降来调整通风口大小。
结果期:

对于像瓜果类等处于结果期的作物,通风更要注重调节温湿度来保障果实发育。例如在晴天上午 9 点左右打开通风口,使棚内温度和湿度能维持在合适水平,避免高温高湿导致果实病害或者落花落果等情况,温度尽量稳定在 25 - 30℃左右,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通风口大小和通风时长,确保棚内环境利于果实生长和成熟。


不同通风位置的运用
顶部通风:
这是最常用的通风方式之一,能有效降低棚内温度,调节湿度。而且顶部通风相对较为均匀,对整个棚内环境影响较均衡。
底部通风:
有时可配合顶部通风一起使用,尤其是在温度较高、需要快速换气降温时。但要注意在外界温度较低或者风大时,避免底部通风口开得过大导致作物受冷害或者被风吹伤,可设置防虫网等设施,在通风同时防止害虫进入。
侧通风:(如果有侧通风设施的大棚):
侧通风可以增加通风的面积和角度,使空气能从侧面进入棚内,进一步改善通风效果。在调节温湿度时,可根据风向等合理开启不同侧的通风口,营造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。

温室大棚通风要综合考虑天气、作物生长阶段以及大棚自身的通风设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,灵活且科学地进行操作,为作物生长营造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环境。

声明: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文章仅供参考,若侵犯著作权和版权,请联系本平台删除该文章,本平台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


展开

在线客服
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13636824143

15891205448